5大怪象阻碍大学生就业

很多时候,企业其实是不敢用应届毕业大学生的,在他们看来,应届毕业生没经验倒是其次,毕竟有些公司还是愿意花精力来培养新人,但是近几年来毕业生的离职率实在是太高,公司花了时间精力金钱来培养新人,最后很多都是不到1年就离职了。以下是5大怪象抹黑了公司对应届毕业生的印象。
“怪象”1:没找准位置
两年前,小文被应聘到一家软件公司做技术开发,起初,多次找工作碰壁的小文表态:能吃苦,要为公司服务两年。但4个多月后,小文见工作起色不大,受到打击,就迟到、早退、旷工,甚至在任务很紧的时候,向公司人事总监提出请假5天,原因是“女友的朋友在昆明结婚,去了顺便玩一玩”,这让人事总监感到莫名其妙。还没等假期批下来,小文就随女朋友远飞昆明了。
点评:请“霸王假”是典型的“自我管理技能”差的表现,大学生才走出学校,还没有搞清楚自己是处于职场还是学校,这是导致很多用人单位都不敢用应届毕业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怪象”2:没摆正心态
小李去年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在一家深圳驻渝机构做销售。3个月过去了,小李的业务成绩并不好,部门主任让能力不错的老员工带小李。老员工中,不少是入行比他早的中专、高中学历女孩。而小李却有自己的想法:我一个本科生怎么能被一群“娘子军”领导了呢?
点评:一些大学生总是高看自己,认为自己满腹经纶,应受到重用,而不会埋头下来做基础工作,看到起点本来比自己低的老员工成绩卓著,就出现不平衡心态。建议大学生要认清自己的能力与岗位的要求,努力缩小差距,走上正轨。
“怪象”3:缺乏职业规划
小王去年毕业于一所本科院校。起初在一家厂里做内勤工作,嫌条件艰苦,两个月后,她跳槽到一家机械公司,刚干了一个月,又跳槽做销售……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小王前后跳槽了7次。她很郁闷地抱怨道“天下乌鸦一般黑”。
点评:一年中多次跳槽已成普遍现象,这说明学生对自己职业发展根本没有进行科学地规划。其实心态调整好了,行行出状元。如果认定了一个目标,最好坚持走下去。而且,用人单位是很忌讳用有“下家心态”的人,大学生应懂得“赢在心态”。
“怪象”4:纪律意识淡薄
小徐年毕业于一家软件学院,后被一家软件开发公司招录。根据公司规定,早上9点要准时打卡,哪怕迟到一分钟,都会被算成迟到。多次迟到的小徐很不适应,但签合同时,又注明了提前离职要赔付违约金,于是,他消极怠工,“逼”公司开除他。最后,公司不得不放弃对这位“种子选手”的培养。他找到黄老师诉苦,怀疑公司制度针对他。
点评:初入社会,犯一些小错,情绪不稳定,也很正常。但重要的是,要及时调整过来。其实,不少用人单位也担心,业务能力培养起来了,人也走了,完全是做“嫁衣裳”。
“怪象”5:缺乏执行力
大王去年毕业于一所本科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小企业做销售。星期五到了,老板到办公室与同事们交流,见办公室不够整洁,特别叮嘱,“今天周五了,大家把清洁做了再下班!”大王却和老板吵起来:“我是来工作的,又不是来当清洁工的。”
点评:有句古话叫“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职场心态没有摆正,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最关键的是“赢在执行”,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都会带来进步。
我相信大部分同学的心态还是正确的,但是总是有一些同学的不当行为使得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印象变差了。所以求职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
职位推荐: